> 科技 >

资助8年的女孩毕业后却做了家庭主妇,究竟刺痛了谁?

时间:2023-03-13 09:07:17       来源:今日科学


(资料图)

近日,一位网友在小红书分享了自己的资助经历,明明是温暖人心的善举,但她的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失望与挫败感。据这位网友介绍,她通过自己的朋友,了解到女孩想要读书却被父亲反对的困境,于是便资助女孩长达8年直至毕业。在自己收入不尽乐观时,她仍然拿出近一半的收入帮助女孩,只希望女孩“有书读坚持下来”。令人诧异的是,女孩毕业后并没有选择进入职场,而是利用自己“样貌好,年轻”的优势,将婚姻看作“第二次投胎的机会”并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女孩的选择让她感到失望与痛心,也引起了网友的讨论。

引发网友激烈讨论的并非女孩选择成为“家庭主妇”本身,而是这份工作在当下意味的生存风险与社会困境,以及女孩的“个人选择”在社会维度上造成的影响。笔者认为,假若真正关心女性境况,则不必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女孩与资助者中的任何一方。唯有弄清“家庭主妇”之殇究竟缘起何处,才能站在双方角度理解各自的心境,从而更加坚定携手互助改变女性命运的信念。

尽管“家庭主妇”通过家务劳动带来的社会价值不可忽视,但其需承担的风险与压力同样严重。首先,家庭主妇并非拥有固定薪资的合约工作,其根本的经济来源需要依靠夫妻与家庭之间感情的维系,故而没有任何的经济保障。其次,家庭主妇并非主流社会所承认的劳动工作,妻子为家庭所付出的家务劳动往往被视为“自愿”,在“男主外,女主内”的男权逻辑中,家庭主妇创造的劳动价值甚至被看做是丈夫的附庸。另一方面,脱离职场的家庭主妇们还面临着脱离社交网络的风险,相比职场具备的丰富的社交活动,家庭主妇的时间往往被家务劳动填满,身心被限制在庭院之间,从而导致“社会性”的丧失。

正如张桂梅校长奉献一生托举起大山女孩们的“大学梦”,这名资助者同样是怀抱着帮助更多女性改写命运的期望,伸出援手传递自己的力量。这种具有“Girls Help Girls”意味的资助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善意,它闪耀着女性互助的团结精神与对女孩蜕变成为独立女性的殷殷期待。正是因为张桂梅校长与发帖资助者这类人的存在,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受困女性摆脱困境、主宰人生。

如今,越来越多女性通过高等教育进入职场,并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输男性的工作能力与效率,用自身的实力赢取社会对女性的改观与认可。至于女孩成为“家庭主妇”的选择,是通向富贵人生的一条捷径,是她的个人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能给予她更广阔的人生,仅是从贫困的牢笼中转移到了镶金的牢笼。因此这份建立在帮助女性改写命运的期望上的个人选择,不但是对资助者善意的辜负,还是对职场女性建立的“向上”形象的破坏,更是对其他受困女性的间接伤害。

笔者认为,在对受困女性的救赎当中,资助所给予的物质资源固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应当是对价值观的培养与独立精神的启蒙。正如张桂梅校长定下的校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巅藐视卑微的懦夫”,重要的是让女性认识到知识水平与大学学历不是作为婚姻优势的美丽配件,而是通向广阔人生的钥匙与踏浪前行的底气,真正能够改写自己命运、主宰自己人生的办法并非嫁入豪门,而是凭借向上争取的勇气与绝不服输的坚韧。

资助者在对帖子的最后回应中将自己称为“理想派傻子”,并表示仍会继续帮助这名女孩。因此比起站在道德制高点去对任何一方进行指责,我们更应去理解、赞同与加入“理想派傻子”们的善举。在帮助女性摆脱歧视偏见与生存困境的漫长斗争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支持与力量去推动平等自由道路的构建,去实现“女性主宰自己人生”的伟大理想。尽管实现理想道阻且长,会遭遇刺痛与失望,但我们仍应相信在无数双手的托举与联结下,终会迎来女性生存境况的改善与命运的自我把握。

来源:红网刘腾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标签:

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