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的巡天数据图像不应当锁在象牙塔,只供天文学家研究,应当向全社会公开,要让公众参与,了解宇宙。”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科学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建生指出。
陈建生表示,社会公众从单纯地“观看”宇宙到“参与”对宇宙的研究,是对公众进行科学宇宙观教育的最好方式,同时也可以推动公众科学素质提高。
陈建生院士在现场演讲(国家天文台供图)
他认为,当前已经进入太空巡天的黄金时代,科学家需要大样本的天文学数据来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而CSST看宇宙的分辨率是0.1角秒,相当于看见2公里远的小米,清晰度比肉眼高2000倍,它的灵敏度可以观测26~27等星,比肉眼灵敏1亿倍。
CSST焦面探测器由30片9kx9k像素的CCD组成,每天要曝光观测300次,每次产生7千亿像素的科学数据,用市场上最高分辨率的显示器显示图像超过7.2万幅。
陈建生说:“CSST有两类工作,一类需要艰深的知识,通过海量数据和理论分析,获得规律性的结果,这类工作必须由天文专家来做,还有一类只要靠人眼搜索就可以发现很多有价值的天体,人眼观察天文图片的作用是计算机图像处理所不能替代的。”CSST获得的海量天文图像是巨大的科学宝库, “发动全社会参与CSST图像资源开发是开展全社会宇宙观教育的伟大工程。”陈建生说。
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那就是发动全社会参与CSST图像资源开发。他认为,社会中有中学生和社会天文爱好者两类丰富的资源,可以充分利用。陈建生举了美国天文学家米尔顿·赫马森的例子,他原本是天文台看门人,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哈勃的首席助理和观星师,这充分证明社会天文爱好者也是“卧虎藏龙”。
事实上,公众参与天文学研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前不久,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基于真实天文科学数据策划并实施的“引力透镜搜寻公众科学项目”正式启动,中学生、天文爱好者都可胜任。在国际上,Galaxy Zoo公民科学项目也一直进行,并有了很多有趣的科学发现。
为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陈建生认为公众的发现可以出版图书、发表论文。在目前的条件下,他建议准备专用的交互式目视天文图像处理软件,自动生成统一格式成果上报报告,同时开展培训进行网上教程,每年举行一次成果交流会。
“希望这项工作可以逐步推进,如果做成了,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这是一项至少历时10年的伟大科学工程、伟大科普工程和伟大人才工程。”陈建生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