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据猛犸新闻报道,3月9日,北京一盲人女子带导盲犬去公园时,遭到保安阻拦,并被其质疑不是盲人,引起广泛关注。后来公园回应,已将涉事保安开除。北京曾明确了公共场所不得拒绝持证导盲犬进入。违反规定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应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所以,保安肯定违反了规定,至于是否过重,那是另一个问题。
这几年国内与导盲犬的相关新闻很多,多数都是导盲犬不能进入一些场合引发的冲突。在这些新闻中,公众也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导盲犬。在这些新闻的推动下,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逐渐制定导盲犬出行的相关规定,为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纷纷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体现了全社会对视力障碍人士的关怀。
不过,对于导盲犬,还需理性、深入地去看到背后的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仅仅看这些新闻的频率,一定会给人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国内的导盲犬越来越普及了。但实际上,国内的导盲犬一共才200多只,我国导盲犬的数量非常稀少。2019年中国盲人协会曾发布一条数据,全国视觉障碍人士在1731万左右,而国内可上岗的导盲犬却不到200只,普及率还不到0.001%。
这么少的狗,引发了这么多的新闻,所以,一定意义上,这仅仅是一个传播现象。导盲犬根本不是大多数盲人的问题,而是少数有着更广人脉、经济条件更好的视障人士的问题。所以,导盲犬背后,却有着深刻的不平等。
导盲犬那么少,是因为导盲犬的训练非常贵。想要一只素质比较高的优秀的导盲犬,训练的过程很长,导盲犬通常是在寄养家庭养到2岁多才开始训练,从开始训练到合格毕业,一般需要用一年多的时间。费用也不便宜,包括导盲犬的吃喝拉撒、以及训练费,大约在23万元。考虑到各个环节的利润,卖出来估计就得上30万了。申请导盲犬需要提前申请,一般还要考察申请人的经济、文化、职业等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经审查符合条件,一般还需要等到3-5年以后才能领到。
训练10条狗与训练100条狗,平均成本是差不多的。导盲犬要靠人来训练,是人力成本的凝结。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导盲犬可能会越来越贵。
现在盲人获得导盲犬的模式之一,是免费申领。现在训练导盲犬的机构,基本是公益机构,他们主要依靠社会募捐和政府补贴。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公益组织捐款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此外还有政府补贴。比如,大连的一家导盲基地,大连财政一年大约补贴96万,每训练出一只导盲犬再补贴6万。
所以,导盲犬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政府支持的项目。政府支持的项目要讲究投入收益的性价比,还有力求覆盖更多的人,而导盲犬项目,是一个花费巨大,且只能覆盖少数人的项目。
好消息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电子手杖。人工智能识别物体的功能,现在已经到了足够可用的程度了,随着ChatGPT等语音对话人工智能的成熟,电子手杖可以变得更加易用,盲人可以通过对话操控功能。电子手杖可以识别物体,通过语音告诉盲人这是什么东西,甚至描述场景,导盲犬永远做不到这一点。
电子手杖的成本也很低。电子手杖是一个典型的边际成本很低的设备。电子手杖需要一些必要的硬件,比如,激光雷达、摄像头。这些硬件,本身是自动驾驶、手机所需的设备,市场需求巨大,成本也在不断降低。依托于这些巨大的产业,电子手杖也可以享受到技术进步、成本降低的红利。电子手杖所需的软件,就更是一个边际成本为零的东西。
从电子手杖需要的运算能力角度看,一部分计算可以在电子手杖本地进行“边缘计算”,另外一些可以通过蓝牙连接手机,由手机进行。每个人都有手机,所以,这个成本也很低。
所以,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电子手杖可以更高效,更公平地解决盲人的出行问题。粗略地测算,一个电子手杖,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基础的安卓板,价格能低至500元。也就是说,一只导盲犬的价格,能给400个盲人免费发导盲电子手杖。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需求还不足够多,对此,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促进电子智能导盲手杖的研发。一个达到可用程度的电子智能导盲手杖研发出来了之后,就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市场循环。
公共开支要讲究性价比,要讲究公平、覆盖更多的人数。显然,电子手杖是一个比导盲犬效果更好,也更公平的选择。
来源:红网刘远举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