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齐婧涵(湖南师范大学)
2月27日,浙江金华一女士用童子尿煮鸡蛋。当事人卢女士说:“这是浙江东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男童尿中有一种叫人中白的东西,据说吃了夏天不会中暑。”这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被许多网友吐槽不能接受。(3月3日 极目新闻)
大部分网友持质疑的态度。“什么糟粕也叫非遗”“什么都吃只会害了你”;也有网友认为“童尿蛋”是具有合理性的,“是以前的人物质匮乏,盐摄入量太少而想的办法”“可是童子尿真的是一种中药”,当地网友对这个特殊风俗的态度也是两极分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饮食文化也十分丰富。类似于童尿蛋这类令外地人“闻风丧胆”的食物还有很多,“贵州牛粪火锅”“云南猪肉生吃”“南京的活珠子”……但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传统美食”呢?在我看来,尊重传统的前提是尊重科学。
童尿蛋这一习俗是因何而来呢?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吴允华对当地媒体介绍:“童尿蛋在东阳有很久的历史,以前生活条件不好,要干农活,能补身子的东西只有蛋。”童尿蛋是过去物质匮乏年代的产物,这只是沿袭了一种风俗习惯。
首先,童尿蛋并没有流传所夸的营养价值,能够治病更是无稽之谈。杭州市中医院的博士何迎春说:“关于小便,只有古书上有过记载。仅仅小便煮蛋,没有营养价值。小便是从尿道里出来的,是有病菌的。”对于童子尿滋阴补身一说,尚无有关权威的病理根据。单从尿液的成分分析,其根本不可能起到治病健体的作用。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尿液作为人体排泄物,反复饮用,显然违背了大自然的自然规律。
其次,这种盛行的风俗习惯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无益,还违背于当代的卫生观念,对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大阻碍。当地人说:接男童尿要站在左侧,这是遵循“男左女右”的传统。这是封建落后思想残余的表现。
“满城皆煮童尿蛋,整个街头飘着奇怪的味道。”这是游客对当地的描述。除了制作过程破坏了城市卫生风貌,收集“原料”更令人咂舌。每到春季,便有大妈在校门口拎着尿桶等着孩子们。据钱江晚报,在东阳市区的小学课间,低年级的孩子想小便时,便对准教室外走廊上的塑料桶。从小被“接尿”、吃童尿蛋,这是否会对儿童卫生观念造成不利影响?是否会危害儿童乃至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答案不言而喻。
童尿蛋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长久传承,或确实具有历史人文价值。但常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保护传承的过程中,传统的事物不应脱离现今的物质文化背景。尊重传统的前提是尊重科学。或许,童尿蛋这类“美食”应该在当今画上句号了。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