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你阳了吗?”
新冠三年,一种新的打招呼方式出现在了人们眼前。近日,各省接连在各个平台发布了“进出非特殊场所不再查验核酸健康码,落地检取消”等放开的信息,随之而来的则是社交媒体上扑面而来的碎片化信息,如“最佳感染期”是什么时候,“早阳早好”,“不同地方毒株不一样,应该主动找弱阳性感染”等等。这些碎片化信息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还容易误导用户,使之做出错误的决定,徒增焦虑。因此,人们面临重大事件,尤其是在出现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时候,所出现的从众心理更加切合人类社会的本质。
首先,并非“一阳永逸”。在此次大流行中,有人在社交平台上问哪里毒株好,故意去感染,出现了大规模的从众心理,“早阳”“找阳”不可取,尽量不阳才是对策。在社交媒体上“早阳早好”的热度攀升中,中老年人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核心受众人群。众所周知,中老年人抵抗力弱,也有绝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低,认为网上说的就是对的,从而产生从众心理,去找一些轻症的患者去“感染”。
经过了三年的“迭代”,奥密克戎毒株的毒性已经大大减弱,重症率和死亡率也大大降低,但是不必恐慌、害怕而影响正常生活。对于社交媒体上断章取义的文字以及视频,我们更需要增强辨别能力,不要觉得网络上那些劝早阳、找轻症阳是正确的,近日专家对此也已经辟谣,因为传染病的管理原则就是控制传染源,主动找轻症阳是违背此原则的,并且新冠依旧有随时复发的可能,在不排除概率极低的长新冠(long covid)的情况下,肯定是越晚阳越好,不阳最好。其中,“长新冠”即新冠后遗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长新冠”指的是感染新冠病毒的3个月后还有症状,并且最少持续2个月,且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这些症状。
其次,黄桃罐头和柠檬也没逃过群众的“洗劫”。如果说“早阳”“找阳”是人们结果层面的动机的话,那么作为“预防”层面黄桃罐头和柠檬属实有些出乎意料。近日,天津网友曝出继黄桃罐头后,柠檬和橙子遭到疯抢,而在上海,柠檬味的一切东西如柠檬片、柠檬百香果茶等也难逃此劫,这一切竟起因于国家呼吁抵抗新冠要提高免疫力,多补充维生素C、多锻炼。但是可悲的是,似乎大家无视了多锻炼这个相对有效的建议。在网络上一片“阳吧”的呼声中,大家逐渐迷失了国家最开始给大家的建议—多运动提高免疫力。疫情期间,线上涌现出了大批“刘畊宏”等运动陪伴型直播,与其看瞎编乱造的自媒体新闻,不如跟着他们的直播一起活动身体,这样积极的从众心理是值得鼓励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它既避免了自身的焦虑,还能保证健康的生活状态和积极乐观的心态。相比那些想“早阳”和在“找阳”的人,积极锻炼的人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感染的概率以及症状强度很有可能低于其他人。
此外,一些疫情期间的必需品如抗原检测卡、N95口罩甚至是小县城的药都难逃“魔爪”。小县城医疗闭塞,村民甚至没有意识先囤药,近日小红书一网友却在教大家如何抢小县城的药、大家跟风去囤,未免有失人之本性。随着#新冠特效药讨论得如火如荼,以及朋友圈中也逐渐出现了高价卖抗原检测卡、N95口罩的人群,还时不时带上一句“加盟我们有购买优惠”。在重大事件和超级利润面前,有太多听风是风、人云亦云地盲从,思维能力与理性思考的不足导致了没有安全感的从众行为。如今人们可以寄希望于神药以治百病,那有朝一日也会寄希望于神人以创未来,这世上没有那么多的“神人”和“神药”,在一片片从众的群像中,才是放开后当下的真实写照。
最后,保持清醒,文明,友好,善良。清醒,即科学地对待眼下的事情,文明友好善良则是避免像一年前那样产生“阳性歧视”“感染风险歧视”。随着社会活动的发展,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对待已经呈阳性的人们友好,不歧视,如果自己感染了也不要乱跑扩大传播风险。在面对“早阳”好、要“找阳”的宣传保持清醒,了解其不可取之处在于其会再次感染,且不同人症状不同,严重者则会影响生活。避免不假思索,盲目从众,酿成悲剧。
来源: 红网 刘也平(中国人民大学)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