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教育部以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已取得明显成效。该平台正式上线不足9个月,已经过6次迭代,目前网页版累计浏览量已超过50亿人次,访客量达到8亿人,基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尤其是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自上线以来汇集了基础教育课程资源4.4万节,平台(含APP)总浏览量达152亿,被老师们称作“无价的宝藏”。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平台的进一步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平台建设,要从“托底”走向“托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托底”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一个都不能少;“托举”是为了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个都不能弱。就当下而言,平台资源为服务在线教学、在线研修、家庭教育等提供了有力保障,基本满足了“托底”的需求,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的重心必须转移到“托举”上来,着力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加强平台建设,要着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平台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开辟新领域新赛道,需要激发资源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能动性,活化现有资源、创生新兴资源。从资源可改造性的角度,要鼓励教师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利用平台上的优质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二次创作和公开展示,将“错位”的劣势转化为“微创新”的动能。从资源可用性的角度,要将课例资源转变为课例资源包,不仅有教学过程视频,还有教学设计、课件、教具、评价工具和使用指南,方便教师上手使用和开展二次创作,变成可创生的资源。从资源可交互性的角度,要对较为传统的电子教材进行二次数字化转型,实现精准教学。从学科大融合、大交叉、大汇聚的角度,要增设跨学科主题学习资源,尤其是各类综合性的项目资源包,全面推动育人方式的变革,促进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加强平台建设,要着力汇聚静态资源和动态数据,持续提高教育资源服务效率。托举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服务至上的理念。为谁服务、谁需要服务、如何做好服务,不仅需要丰富教育资源,更离不开基于用户数据的决策分析。无论是教师的“助教”、学生的“助学”,还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助管”、教研力量的“助教”、科技企业和出版机构的“助学”、高校力量的“助研”,都需要以平台为抓手进行合理融入。有关虚拟教研室、教育信息化实践共同体、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学科领域专业委员会等专家组织,都可以协同开展工作。要强化数字教育资源的综合应用,通过智能获取和智慧分析应用过程中动态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充实资源供给、调整资源分配、改进应用方式,从而真正盘活资源,实现资源建设从建到用、再到改进的闭环迭代。
加强平台建设,要着力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平台用户的数字资源应用能力。建设高质量的平台,离不开高质量的用户。要进一步夯实信息科技课程培养学生数字化能力的主阵地地位,全面增强师生数字化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加快各学科数字教材的开发和应用,为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提供广泛的、常态化的课堂教育环境。
加强平台建设,要着力保护教育数字资源知识产权,提升资源供给活力。作为公共服务平台,数字教育资源在共建、共创、共享的过程中必然会引发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资源供给侧的积极性。为此,平台要提升数字资源供给侧的监管能力,实现资源备案、流动、评价的全链条管理,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的审查标准和监管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深度治理。要加强对教育资源的评价,从科学性、易用性、有用性、可交互性、可嵌入性、可改造性、使用频率、使用范围等维度客观评价资源,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资源的动态评价、自动标识和用户分类,进而实现以用代评、以评提质、分类治理的目的。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牛鼻子”。做好平台建设的提质增效,就能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赢得主动。
来源:中国教育报 钟柏昌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