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史奉楚
7月2日,有湖北荆州考生报警称自己的高考志愿被篡改,且已经过了网报志愿的截止日期。荆州警方立即展开行动,锁定违法行为人项某宇并积极劝投。经查,项某宇因与同学关系不好,在学校拍下同学的准考证号,使用电脑登录高考招生平台多次试密码,成功登录同学的账号后,非法篡改其高考志愿。目前,公安机关依法给予项某宇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湖北省招办准备让受害人重新填报志愿。
梳理媒体报道可知,近些年来,一些高三考生被恶意篡改志愿的现象不是个例,且也发生过研究生报考者的志愿被恶意篡改的情形。类似事件曝光后,大部分都得以妥善解决,作恶者也受到了应有的惩处。在严惩恶意篡改考生志愿的同时,如何防范此类现象,维护高考公平同样值得重视。相关部门有必要健全管理体系,堵住系统漏洞,让作恶者无可乘之机。
经历过高中阶段和考研阶段紧张学习生活的人,应当都清楚填报志愿意味着什么。如何填报志愿关乎考生进入什么大学就读什么专业,是事关个人前途命运的天大之事。考生多年的努力和父母多年的付出,都是为了考试这几天的发挥和志愿的填报。而恶意填报他人志愿、篡改他人志愿,将导致考生无法按考试成绩和真实意愿自主填报志愿。
篡改他人志愿,可能让考生的辛苦付出付诸东流。甚至可以说,恶意填报他人志愿、篡改他人志愿,几乎相当于“盗窃”“劫取”“涂改”了他人的前途命运,对他人带来的伤害不小。所以,必须依法严厉追究作恶者的法律责任,对其予以治安拘留,甚至启动刑事追责程序,以惩戒恶行,形成强大的警示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恶意填报志愿、篡改志愿事件发生后,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关学校均采取了补救措施,或者恢复考生志愿,或者协助考生重新选报其他志愿。这种事后补救的做法虽然很有必要,但也可能对高校录取某些环节造成不利影响,或者因超过了一定期限导致最终无法补救,给被害考生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带来终身遗憾。
同时必须看到,高考或考研志愿可以被他人填报、篡改,折射出相关系统存在漏洞。据报道,在上述篡改考生志愿案件中,作恶者项某宇在使用他人账号登录高考招生平台,多次试密码的过程中,并不需要本人“二次验证”。这也说明志愿填报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要知道,人们使用App转账、支付时,往往还要通过绑定的手机输入验证码或者进行人脸识别后方可成功。不少网站也会设置二次验证或人脸识别来确保系本人操作。而更加重要的高考志愿、考研志愿,在填报、更改时也不妨设置二次验证流程,确保是由本人操作。
保护考生志愿不被恶意填报和篡改,事关考试的严肃性和公信力。既要依法严惩作恶者,也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健全志愿填报个人信息管理体系。比如,设置人脸识别、指纹识别、信息绑定、密码问题保护等,以增强系统的严密性和安全性,为志愿填报增加“技术防线”。同时可在系统中绑定考生本人、家长、班主任的手机号码,当填报志愿、更改志愿时,需输入手机验证码或进行人脸识别,并将填报结果及时推送至家长及班主任,以便及时发现疏漏之处。
做好这些工作,才能最大限度预防恶意篡改他人志愿事件重演,确保考生按照本人真实意愿填报志愿,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