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讯(记者李晨 通讯员郭建英)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创新团队,率先识别了我国多种卵寄生蜂与草地贪夜蛾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度和生态调控格局,为利用优势卵寄生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技术发展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整体环境科学》。
草地贪夜蛾的寄生性天敌资源丰富,但寄生蜂和草地贪夜蛾的时空生态位和气候匹配性空间分布格局仍未知,识别两者在我国不同区域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度和气候适宜性等级,能进一步揭示我国多种本地卵寄生蜂对草地贪夜蛾的自然调控机制,并可为世界范围内利用卵寄生蜂防治其他鳞翅目害虫提供案例参考。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在草地贪夜蛾越冬区内,螟黄赤眼蜂和夜蛾黑卵蜂的“共同寄生”作用显著制约了草地贪夜蛾种群暴发危害;在迁飞区内,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的松毛虫赤眼蜂、华北和东北地区的螟黄赤眼蜂与草地贪夜蛾的气候适宜匹配度较高。
草地贪夜蛾和3种本地卵寄生蜂的气候适宜度的异质性,导致了天敌自然调控优势地位的异质性,进一步形成了天敌自然调控作用的区域性空间分布格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60785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