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 >

专家揭秘未来15年如何探索月球和更远深空

时间:2022-11-25 16:15:02       来源:今日科学

中新社北京11月24日电 (马帅莎 郭超凯)嫦娥七号将在月球背面找水,国际月球科研站将在2035年前建成,月球互联网正在论证中……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集体采访,介绍未来10到15年中国的月球与深空探测计划。

据知,目前中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它由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组成。此前嫦娥五号从月球正面取回1731克月球样品,中国科研团队从样品中发现了月球新矿物“嫦娥石”,证明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存在来自岩浆结晶过程的“水”。按照规划,嫦娥六号任务将争取在月球背面取回两公斤样本,其后中国计划在月球南极着陆,开展飞跃探测。

吴伟仁说,月球南极存在一些很深的洞穴,形成于月球自然生成的瞬间,科学家认为这些洞穴里可能有水,由于终年不见阳光,它可能是以冰的形式存在。嫦娥七号飞跃器着陆月球后将飞到洞穴里现场勘查,寻找水;嫦娥八号计划在2028年前后实施发射。


(资料图片)

据悉,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将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包括轨道器、着陆器、月球车、飞跃器,以及若干种科学探测仪器等,找水的同时,探测月球南极的地形地貌、环境、物质成分等。

吴伟仁表示,中国计划在2035年之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中国希望和其他国家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联合设计、联合勘察、共享数据、共同管理。

他还透露,中国正在论证以月球为主要基地,建立月球互联网,覆盖地月空间甚至星际空间,它可以进行数据或信号中转、导航、遥感,对月球资源、飞行器着陆等实行有效管理。

“这三件事如果能做成,中国将在地月空间领域迈上一个新台阶。”吴伟仁说。

不仅如此,中国也将目光投向了月球以外的深空。未来10到15年,中国将分别完成小行星和火星的取样返回,对木星、天王星进行穿越探测,前往150亿公里远的地方开展太阳系边际探测。针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吴伟仁说,中国计划实施一次小天体防御任务,通过发射撞击器,撞击几十米级的小天体,改变它的轨道。

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是国际通行惯例,中国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曾表示,无论是探月工程四期还是小行星探测、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中国都坚持开放的态度,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跟国际同行开展广泛合作。

过去中国的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合作集中在一些国家的科学载荷搭载,或联合开展科学研究。比如嫦娥四号任务中,中国与俄罗斯、欧洲空间局开展了工程技术合作,与瑞典、德国、荷兰、沙特开展了科学载荷合作。

吴伟仁表示,后续希望能够开展更高层面、更多领域、更大规模的国际合作。“月球与深空探测是全人类的事情,不是一个国家的事,要动员全球力量,共同打造地月空间或星际空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联合国/中国空间探索与创新全球伙伴关系研讨会“月球和深空探索”特别活动24日在海南海口举办,会上介绍了嫦娥六号国际载荷征集结果及嫦娥七号国际合作机遇公告,以及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愿景等。

对此,吴伟仁表示,这次大会的举办体现了中国更加开放的态度。要促进国际合作,首先要让大家知道中国在干什么,应利用这个机会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对外航天政策、航天规划,同时也要倾听国际上的声音,知道其他国家准备干什么。大家共同探讨研究未来在深远太空,人类要做什么、怎么做、解决什么问题,面对共同目标,加强合作。(完)

标签: 国际合作 星际空间 月球背面

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