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6日是第21个“世界慢阻肺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常见的高发呼吸系统疾病,致残率高,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肺功能下降,严重者会出现肺气肿,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最终因呼吸衰竭和心功能衰竭而死亡。根据《2021年四川省人群健康状况及重点疾病报告》,慢阻肺排四川单病种死因顺位第二位,但40岁及以上人群患者知晓率仅为1.76%。
(相关资料图)
为何这个“沉默的杀手”知晓率如此低?如何实现“呼吸幸福”?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多名专家。
现状
急性加重患者在减少,患病年龄段有变化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帅平介绍,四川气候湿润、环境潮湿,吸烟者及吸二手烟者多,均是导致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慢阻肺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
多名医生在门诊中发现,近几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变少了。“随着吸入药物及吸入装置更新,更多人接受并认可吸入药物对慢阻肺的治疗作用,病情更重的D组患者(根据患者症状和是否出现中重度的急性加重,慢阻肺患者分为A、B、C、D组)在减少,慢阻肺患者门诊随访率近年有所提高。”简阳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徐翠容说。
与此同时,慢阻肺患病年龄段正发生变化。以往,慢阻肺多为40岁到60岁的患者,如今患者普遍在60岁到90岁之间,近年也发现一些二三十岁的慢阻肺患者。“老年人和年轻人有所增加。”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练祥忠介绍。
还有专家发现农村地区的慢阻肺老年女性患者在变少。“以前,农村地区多使用烧柴、烧蜂窝煤做饭取暖,如今,清洁能源的普及,或为农村地区老年女性患者减少的原因之一。”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主任刘瑞军补充。
困境
肺功能检查不普及,居民重视程度不够
慢阻肺的“凶险程度”不亚于高血压、糖尿病,但“存在感”一直很低,这是为何?
肺功能检查不普及,是主要原因之一。“肺功能检查项目是判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但暂未下沉到四川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不在常规体检项目中,可能会产生一些误诊、漏诊。”练祥忠直言。
医院推广肺功能检查的积极性也不高。一名专家分析,“这种检查不像心电图检查那么快速,流程相对复杂。”
主要原因之二,是居民对该病重视程度不够。慢阻肺发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病情发展慢,症状多是咳嗽、咳痰、气紧,造成“休息下就能缓解”的错觉,或当成感冒、咽炎治疗。“到后期重视时,往往就晚了。”刘瑞军分析。
重视程度不高,还体现在部分居民对发生慢阻肺的危险因素认知不足。长期吸烟者(包括吸二手烟)、处于空气污染环境中或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者,以及有慢性咳嗽、咳痰和喘息症状的年长者、慢阻肺家族遗传史的居民,均是慢阻肺的高发人群,医生建议这些高发人群在每年体检时,增加一项肺功能检查。
防治
戒烟并减少被动吸烟,避免粉尘接触
练祥忠表示,目前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病人,会采用解痉(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祛痰、抗感染、吸氧、使用呼吸机等治疗方法;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根据病情评估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重度慢阻肺患者或慢阻肺合并哮喘的病人,可选择新三联吸入制剂;轻度慢阻肺患者只选择单药吸入制剂即可。”
在慢阻肺患者治疗和康复阶段,徐翠容建议,要及时戒烟并正确规范使用吸入性药物及祛痰药物,坚持呼吸锻炼。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避免过度劳累及受凉等。
很多慢阻肺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要根据病人病情及饮食习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且易消化无刺激性的流质、半流质及软食,少食多餐,少吃产气食品,以免产气影响膈肌运动。“实在没食欲时,甚至可以喝点糖开水,保证摄入足够的热量。”刘瑞军说。
多名专家建议,预防慢阻肺,要戒烟并尽量减少被动吸烟,避免生物燃料、化学物质、粉尘接触,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
相关阅读
慢阻肺四大常见误区
误区一 慢阻肺是一种老年疾病
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为8.6%,年轻人也可能得慢阻肺。
误区二 慢阻肺就是哮喘
慢阻肺和哮喘是两个本质不同的疾病,可合并存在。慢阻肺发病年龄较晚,哮喘发病年龄较早。
误区三 慢阻肺不能治愈
慢阻肺可防可治,通过吸入药物治疗可改善症状,延缓肺功能下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
误区四 年纪大了,活动后气促很正常
慢阻肺早期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的症状(以咳嗽、疲乏为主),在体力劳动后出现,休息后可缓解。后期逐渐加重,直至动则气促。当患者出现严重气促去医院就诊时,可能已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全媒体记者 魏冯)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