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 >

985学生主动选择延毕,“社会时钟”失灵了吗? 环球时快讯

时间:2023-06-21 08:57:14       来源:今日科学


【资料图】

郑晓萱(南京师范大学)

2023年的毕业季相较于往年的毕业季有所不同。除却毕业季的固有话题,一个新话题也崭露头角:985高校的毕业生选择主动延毕。该话题迅速获得流量的原因也并不难猜测:985高校的学生作为资优生的代名词与延毕这一象征失败的词反差过大。且延毕在社会印象中多为被动行为,又怎么会与主动挂钩?

“什么时间就该做什么事”这种话语模式一直印刻在我们的文化当中。“自古英雄出少年”“出名要趁早”等俗语更为我们增添了焦虑。心理学家伯尼斯·诺嘉顿在上世纪提出这样一个术语——“社会时钟”,指人们在不同的阶段应完成不同的人生目标,而应该完成这些目标的年纪就构成了社会时钟的刻度。985高校学生主动选择延毕,从表面上看是一种“逆社会时钟”的行为,但细究其根本,我们会发现“社会时钟”并未失灵。

根据教育部门统计,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会达到惊人的1158万人,而等待他们的是拥挤的招聘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研究生、公务员、编制考试。而在公务员和编制的考试中,应届生的身份有着天然优势。根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超过七成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身边有选择延毕的同学,其中主动选择延毕的同学多数是为了保留应届生的身份,为下一年的考试做准备。

由此看来,延毕的学生并非是想享受“GAP YEAR”,也非所谓“逆社会时钟者”。他们用延毕来换取下一年的应届生身份,而更将自己困在了“社会时钟”里。在这个时钟里,他们以应届生为刻度,为自己重新划定了坐标。在延毕之后还会有延毕吗?若是在延毕之后仍然无法取得自我想要的结果,又因延毕的标签在就业市场上遭遇歧视,又该如何自处?

以上所言并非反对主动延毕这一行为,而是认为其不应以“逆社会时钟”之名行“社会时钟”之事。若是在主动延毕的这一年中,大学生能够对未来做出规划,思考出自己的真正目标,那么这一年实为有意义。若仅为应届毕业生这一身份而将自己困于其中,那么延毕可能并非真正的解药。在今日他们能被这一身份困住,在未来也会被“社会时钟”中的其他刻度所困住。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中提及了一个形象——倦怠的普罗米修斯。一只鹫鹰每日啄食他的肝脏,肝脏又不断重新生长,这只鹫鹰就是他的另一个自我。当代青年的状态就如普罗米修斯同鹫鹰的关系一般,但普罗米修斯有砸碎铁链的机会,当代大学生也应由选择自我人生的自由。

“社会时钟”并不是人生的唯一解,不应为自己走上人迹罕至的小路而感到焦虑。在未来更多的毕业季中,我们希望能看到更多的高校毕业生真正与自我和解,成为一只停下的陀螺,不再以“逆社会时钟”之名行“社会时钟”之实。也愿这只时钟能够逐渐失灵,更多人能有自己的时钟,有自己的时间脚本。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标签:

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