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科技日报昆明2月19日电 (记者赵汉斌)暗条是由悬浮在太阳大气中冷等离子体物质构成,表现为暗的吸收结构,其磁场信息对理解暗条的形成、稳定和爆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选址与日冕观测组在大振幅暗条振荡研究中获得新的观测结果,相关成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当暗条遭受扰动,受到磁张力的作用,暗条物质在观测设备视线方向会来回运动。借助双向喷流在“暗条—冕腔”磁绳结构中的运动,研究团队此前已对喷流和暗条相互作用作了初步探索。在此基础上,他们将目光转到双向喷流触发的大振幅暗条振荡上,并详细分析了这个大振幅振荡的性质。
研究人员分析了2011年11月29日的一个宁静暗条的振荡现象,发现产生于暗条南部足点的双向喷流,首先向北沿着构成冕腔的磁力线运动,随后推动部分暗条物质抬升并落回后,开始在冕腔底部纵向振荡。同时暗条偏北部分也开始横向振荡。借助珥震学方法,可以得到磁凹陷底部的曲率半径约为151兆米,这与对直接“看见”的磁凹陷进行三维重构的结果相符合。研究人员认为,新形成的喷流不仅可以触发单个暗条的同时纵向横向振荡,也能成为诊断暗条信息的珥震学工具。
此项工作首次立体观测了一个暗条的同时纵向和横向振荡,丰富了暗条振荡研究的观测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