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忙”成为一线教师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主旋律。各种事务性和形式化的工作占据了他们大量备课、教学和休息时间,令其不仅疲惫、倦怠,也为这种不明所以的忙碌而深感困惑——他们似乎越来越难以体会到教书育人工作本该有的效能感、价值感和幸福感。
教师职业以促进受教育者的心灵自由为最终目标,而当教师的精神世界被束缚时,教育也就难以实现其理想。
一线教师之所以忙,除了填表格、做材料、应对督导检查评估,参与名目繁多的各种比赛、评奖、评优,组织针对学生的各种素质教育活动,以及承担其他非本职工作外,参加各种培训和研修也是一个“重头戏”。
(资料图)
教师培训的“七宗罪”
教师这一职业以人为劳动对象,属于复杂的专业性活动,对专业发展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热爱学习,在持续学习、终身学习中不断提高专业发展能力。参与培训是教师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组织实施培训也是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为教师提供职后教育和学习机会的主要形式。但正如许多一线教师所反映的那样,许多培训效果如何则是值得怀疑的。
近几年,笔者主持和参与了较多教师培训的绩效评价工作。从个人的观察、调研及思考看,有些培训恐怕是起不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至少效果并非那么理想。而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其一,专家本位导致因人设课,“以学员为中心”的理念难以真正落实,一线教师专业发展、职业发展的真实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其二,知识本位导致培训内容普遍偏重理论传授,在培训形式上多采取“满堂灌”,难以培养教师的核心专业素养。
其三,许多培训具有短时性、集中性、统一性特征,培训的组织与管理成本较高,但效果较差。
其四,许多培训和研修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教师“必须”参加,不仅无视教师的真正需要,还占用他们的正常工作和休息时间。
其五,有些培训仅仅是例行公事,形式化问题明显,缺乏相关的科学设计和论证,专业性不足。
其六,培训中虽普遍设置作业或考核评价环节,但过于强调“留痕”,其中不乏形式主义之嫌,教育和训练价值较低,而且给学员造成负担。
其七,有些培训内容迎合世俗性、功利性标准,如传授论文“发表术”等,有违“破五唯”的政策导向,其价值立场本身就存在不合理之处。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多数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甚至主要以线上培训为主,实践性课程难以实施,培训双方以及学员之间缺乏基本互动,这导致培训效果进一步打了折扣。
以上诸多问题的存在,致使教师培训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正如有参训教师所反映的那样:“带着困惑来,带着更大困惑走。”
专业发展问题需用专业方式解决
在诸多问题中,培训的课程与教学专业性不足尤其影响培训成效。
比如,近期“网课爆破”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入侵方式,这一现象是指某些外来者进入课程直播间,通过开麦辱骂、播放歌曲、刷屏刷梗,甚至播放淫秽视频等方式破坏线上教学秩序。
这种违背道德伦理、破坏公序良俗,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给教师造成了诸多伤害和困扰,针对该问题为教师提供培训也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教师所需要的并不是基层法务工作者提供的那些简单化,甚至过于浅显的所谓“应对办法”,而是需要从更专业的角度思考和了解“网课爆破”现象的本质及原因,深刻理解当代青少年群体特征、当前教育生态和课堂教学模式、在线教学的局限性,从而提升教师课堂应急管理能力等。教师明白了上述问题,就能更好地掌握应对“网课爆破”的方式方法,避免因此而陷入负面情绪。
再如,有些培训大篇幅地呈现或灌输政策文本和理论内容,或者用自己的话进行重复性阐述。此类报告并未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又如,培训中往往会涉及一些师德事例和相关报告,其初衷或许是想发挥师德榜样的示范作用,但实际上却很难深刻、长效地改变教师的专业和职业认知。因为此类事例其实并不少见,而且很多教师本身就是令人尊重的为人师表者,单纯“讲故事”只能引发浅层、暂时的情感共鸣,而教师终究是现实中的教师,真正影响其教育信念和职业认知的是最现实、最真实的职业生活。
还如,有些培训内容很“文艺”,歌舞也好,朗诵也罢,均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而且,很多培训都设置了选择题和填空题,以此对参训者进行考核和监督,但这不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和研究中所批判的“某年某月某日发生某事”式评价吗?这些都提醒我们,作为专业培训,形式上的有效性需要更加科学的设计。
总之,教师培训要用专业的方式解决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缺乏充分和专业性的培训不但很难达到预期,反而可能打乱教师自主学习的计划和节奏。
最有效培训是“自我培训”
毋庸置疑,教师需要学习,也需要接受培训。但培训应该针对教师的真正需求,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开发科学、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并凸显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性”,满足以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为特质的教师职业内在需求。培训者也要采用“专业”的培训方式进行授课。
在培训管理上,培训应服从于学校和教师的正常工作节奏,服务于教师成长,而不是本末倒置地要求教师迎合培训,甚至为参加一些缺乏实质意义的培训而牺牲更有意义的学习和工作时间。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核心专业素养是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自主能力,因为教师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和学术素养,以专业的方式自主选择和设计工作方案,并持续改进和提高工作成效,才能在教学和学术活动中实现创新。而教师也只有实现了充分的自主,才能从烦琐的外部指令中解脱出来,从大量无实质意义的形式化工作中解放出来。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最有效的培训是自我发展导向下的自我培训。培训者如果试图像“搬运工”那样将现成的知识强塞给教师,必然是不成功的培训。
从这个角度而言,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如果要组织实施教师培训,就应当引导教师以提升自我发展意识、自我发展能力为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从培训课程开发、培训专家队伍建设,到培训过程管理、绩效评价等各环节均应以此为导向。以教师发展为中心的专业化的外部培训,同教师自我规划、自我发展和自我培训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够使教师实现持续的、终生的专业成长。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