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 >

劳动教育应是假期“日课”

时间:2023-01-17 15:07:50       来源:今日科学


【资料图】

受新冠病毒传染病影响,一些孩子挺身而出成为照顾家人的“小大人”,引发了人们对劳动教育的讨论。

家务劳动是最好的生活教育。学会做家务是最生活化的教育,也是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然而在唯成绩论的家庭中,以学习之名被弱化的家务劳动仍然是孩子的生活盲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孩子事农、做家务的生动情景,成为现代生活中遥远的想象。家务劳动是最适合孩子的生活实践,是孩子回归生活本真、发现生活乐趣、历练生活能力的“家本课程”。家长如果主动屏蔽掉孩子的家务劳动,其实也屏蔽了孩子与生活建立感性、和谐和深刻联系的实践机会。

劳动意识是孩子必备的核心素养。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有促进身心成长。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非常注重把教育与劳动结合起来。例如,曾国藩曾把“习劳”作为教子的日课之一。中小学劳动课程独立设置后,孩子有了更多接受劳动教育的机会,劳动的价值在家庭教育中更应该被真正重视起来。日常生活中煮饭炖汤、洒扫庭除、照顾家人的凡常习行,对孩子的一生成长来说都是不断赋能的过程。家务劳动不仅有利于积累技能、磨炼意志,也使孩子懂得尊重劳动、心怀感恩,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这无疑是一个孩子走向成熟、适应社会的必备素养和底气。

劳动教育有利于孩子主体意识的确立。孩子确证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不仅是通过其他家庭成员的爱和尊重,更需要通过责任的担当。《弟子规》中就有很多关于此方面的规劝,如父母生病了,应该“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对待自己的衣物应该“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平时做到“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孩子虽然是未成年人,是父母监护的对象,但也有着自己的角色期待。通过劳动实践,在承担责任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过程中,从“小大人”逐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但是,一些家庭恰恰忽略了这一点,过度的照顾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也弱化了孩子自立自为的主体意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家长悉心照料、过度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常常比较自私、脆弱,缺乏同理心和合作精神,甚至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在责任系统中缺位的孩子,很有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人格矮化的“巨婴”。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以自己的付出赢得认可,对培养自身的尊严感、秩序感、价值感非常有必要。

传统节日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契机。春节将至,充满烟火气息和人情味儿的家务事有很多。置办年货、收拾房间、做年夜饭、贴对子、剪窗花,既可以为孩子提供充满温情、有亲和力的文化氛围,又可以引导孩子体味劳动的快乐、感受关怀他人的幸福。希望这些赋有节日仪式感的劳动内容,能于潜移默化之中培养起孩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来源:中国教育报 李焱(作者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标签: 劳动教育 中国古代

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