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梁宇飞(河西学院)
从玩偶到服饰再到机票……各类盲盒层出不穷,似乎只要与盲盒挂钩,就能引得大批年轻人为收集而消费。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为盲盒经营划红线,推动盲盒经营者加强合规治理。(8月1日 中国质量新闻网)
开盲盒是一种具有刺激性与仪式感,且遵循特殊奖励机制的游戏性活动,受到许多有收集爱好,好奇心理以及追求“仪式感”的年轻人欢迎。随着盲盒在年轻群体中风靡,盲盒经济也开始兴起,各地纷纷涌现出一批盲盒店。在盲盒产业开始发展的时候,及时规范市场,才能做到让盲盒市场不盲目发展,行之更稳更远。
完善盲盒信息公示,申明种类等举措在盲盒产业的规范发展中必不可少。说到底,购买盲盒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消费行为。虽然购买盲盒产品的快乐来自于未知性与开箱时的刺激感,但仍然需要为消费者心中有数。商品款式、颜色等参数可以隐藏起来带给消费者超出预期的惊喜,从而体现消费价值,但商品种类、功用不可隐瞒。要做到既避免盒内商品质量良莠不齐,又满足心理期待,保留盲盒“本色”;既对消费者的消费权益负责,又尊重盲盒经济的独特消费体验。
作为一种“体验型消费”,抽盲盒无疑是用金钱买快乐。享受开盲盒之前的紧张感与开箱之后“谜底揭晓”的仪式感固然不可或缺,但盲盒的奖励机制设计也要科学合理。对外公示抽取规则与抽取概率等关键信息,才能让消费者在面对自己心仪的商品款式时能“量力而行”,避免“无节制投入”。让消费者在拥有概率信息时开盲盒,可以在保证他们不受“信息差”蒙蔽的同时又能享受一种“策略性”购买的快乐。盲盒之乐乐在概率,绝非赌博,要保证消费者拥有足够多的透明信息。
重要的是,盲盒能“盲”,但人不能“盲”。盲盒毕竟只是一种调剂品,可以在忙碌紧张之余为生活带来些许快乐,增添一抹亮色就是它最大的价值。购买盲盒既有可能获得高于之前心理预期的惊喜,也要承受开箱后低于预期的失望,消费仍需要让理性占主导,没有“偶然性”的盲盒也就不具备盲盒的乐趣。同时,消费者也要具有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对于诱导消费,概率不明,质量不过关以及商家虚假宣传等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共同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
实现盲盒经济的良性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就要尊重消费者权益。盲盒更应多一些“惊喜”,少一些“套路”,“良心”而不“凉心”。毕竟,盲盒有其固有的未知性,却并不代表消费者应该受到蒙蔽。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