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李晓宣(西安工程大学)
“名校游变校门口打卡”“有的孩子需要打地铺,无法按时吃饭”……近日,一则来自清华、北大等名校学子的爆料引发普遍关注。据北京日报报道,当事公司雇佣这些清北学子给研学团分享经验,眼见组织方敷衍了事、毫不负责,他们不吐不快,呼吁更多家长提高警惕。
随着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后,研学游不断升温,市场上出现大量研学团。但研学团质量良莠不齐,导致研学游乱象丛生,值得警惕。笔者认为,少一点利益纠葛,多一点真诚以待,研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一场有意义的研学活动能够让学生们收获颇丰。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探究和体验生活的乐趣,从而能够对课本知识进行印证。孩子们放松心情走出“课本”,走向名校,能增强其内心驱动力,在快乐中成长。不可否认,研学活动的好处数不胜数,但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名校梦”,但这并不能成为部分无良商家对学生和家长欺骗的理由。近年来,许多公司都看到了研学活动带来的巨大利益,纷纷投入其中。他们想要获得高利润的回报,却无法提供可靠的保障。若仅仅是把它当成一种商业手段,并未践行其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就使得研学活动成为一个“虚壳”,并不能给广大学生带来实际作用。这类公司利用学生们的名校梦以及家长对学生的“成才心理”,从而推出一系列有名无实的研学活动。这也不得不令我们反思,该如何防止“名校情怀”在无形中成为资本利用的工具。
高利润的回报吸引了无数企业入局,其中游而不学、价高质低的乱象不容小觑,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必不可少。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近日清华科技园的园区内企业办公人员不堪其扰。一名企业工作人员表示:“每天有数十辆大巴,成千上万中小学生和家长游客到大厦里‘听课’,喧嚣震天,楼道厕所全是污渍,严重影响办公秩序。”这就导致了办公秩序混乱以及环境卫生变差。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也曾发表声明称,大量企业在馆内办有偿研学等活动,许多活动团体在馆期间并未遵守博物馆参观规范和公共场所文明规范,极大影响了展厅秩序和文物安全。
这些乱象影响着所在区域群众的正常工作生活与游览体验,与研学活动的目的背道而驰,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此,研学团应该提高研学体系质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真正去兑现研学的目的;学生们也应遵守公共场所文明规范,提高自我核心素质,提升社会责任感,勿忘研学目的;教育部也应该严格审核研学团的申请材料,做到真正为学生考虑。
这样看来,研学乱象背后所带来的资本敛财以及活动对公共场所的破坏,都令我们痛心。学习不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研学活动本意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希望学生能够借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我们深知这一点,就应当将这一点贯彻到底。少一些利益纠葛,多一些真诚以待,才能使研学活动更好地展开,使研学游熠熠生辉。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