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7月6日,由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指导,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主办的“核能科教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记者获悉,从今年起国家原子能机构将启动二期项目,每年资助100名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来华攻读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
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50年全球25%电力将来自核能。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理事长王安民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约1000 GW的新核电建设和建造水平。中国愿意与各国一起,共同完成这个宏伟目标。目前,中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装机容量560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4台,规模居世界首位。
核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人才队伍。二期项目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及其他12所高校共同承接,将加强核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各国学生可通过申请该奖学金,到中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深造,共同推进核能科学与技术进步,为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据悉,2008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中国政府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建核教育与培训中心,国内多家重点大学参与,支持中国高校培养核科学人才。2017年,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中国教育部,共同创设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每年资助40名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来华攻读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奖学金项目一期为期五年,已资助188名国际学生。
首期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培养项目,建立了对接国际标准,“政-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工程教育标准制定培养计划并严格实施,加强留学生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训练,致力于培养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中核集团公司、中广核集团公司、国电投集团公司等中方涉核企业,为留学生提供具有特色的实践条件。
巴基斯坦留学生阿沙尔表示:“在项目资助下,我不但学习了先进的专业知识,还有机会赴红沿河核电站等实习实践,这让我更深地了解到核电站建设及运行、主控室日常工作与操作流程,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核电站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