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 >

短讯!对“毕业生主动延毕”,不妨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时间:2023-06-16 14:00:52       来源:今日科学


(资料图)

刘一昂(吉林大学)

又是一年毕业季,在大多数学生即将离开校园、踏上人生新旅程的同时,有部分学生做出了另一种选择——延迟毕业。近日,一条名为“一批985毕业生选择主动延毕”的话题冲上热搜,引起热烈的讨论。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延毕”往往被看成一种被动行为,与考试挂科、未通过毕业论文、个人或家庭出现变故等原因相联系,而一旦被贴上“延毕”的标签,很容易遭受到社会的刻板成见,甚至很多公司在招聘时直接刷掉有“延毕”经历的应聘者。

其实,在国外,学生选择“主动延毕”的情况并不少见。“延毕者”通过这段空闲的时间,或巡游四方,或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了解个人兴趣,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的道路。而在我国,选择“延毕”的学生不仅要面对社会各界施加的压力,还要面临家庭内部的阻碍——大部分家长很难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延毕者”常常被家人认为是“学业不够优秀”或者“逃避就业”,这让他们背负的压力剧增。

当然,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没有修完学分或没完成学位论文仍是大学生延毕的首因,但近些年,有更多学生是出于理性思考、结合个人规划而做出“延毕”的决定,比如,有的毕业生是为了以应届生身份找到更好的工作选择延毕;有的毕业生是因为对现有的工作offer不满意而选择延毕;还有的毕业生是因准备考研选择延毕,甚至为此故意挂科。因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主动选择延毕,社会不该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延毕者”,而是要读懂选择背后的原因。

换个角度看,“延毕”其实是毕业生对社会期望的“叛逆”,他们希望寻找自我,度过别样精彩的人生,而不是步步踩准节拍,在“社会时钟”里过着被他人安排的人生。毕竟,人生本就是一场长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生命轨迹,有的人可能更早进入社会,还有的人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索,毕业生选择“延毕”并不意味着他们的选择都是脱离现实的,他们或许只是不想盲目追随社会时钟,而是想按照自己的方式探索未来,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延毕”并不意味着“原地等待”,一旦选择做出选择,延毕者就要承担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很可能面临许多不可抗力因素和不确定性。这需要每一个毕业生理性思考这一选择,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结合自己的未来规划,慎重考虑是否延毕,而不是随波逐流、盲目跟风。同时,如果按下“延毕”这一按钮,就要坚定内心,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勇敢克服种种困难,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

因此,对“毕业生主动延毕”,社会要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而不是谈“延毕”色变。对高校来说,要结合人才培养规律,优化完善学制年限弹性化制度,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对社会来说,对“毕业生延毕”不该“一棍子打死”,正如有专家认为,企业也应尽量增强包容度,逐步淡化应届生的身份标签,看能力、不看毕业时间,为所有年轻人创造更加平等的就业竞争环境,给刚步入社会的年轻学生一些缓冲的时间。总之,人生的选择权掌控在自己手中,毕业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理性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社会也要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说教”。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标签:

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