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 >

家校协力斩断“隔空猥亵”的黑手

时间:2023-03-24 13:03:15       来源:今日科学


【资料图】

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正在利用网络的开放和便捷,“隔空猥亵”未成年人。它会伪装成同性别的“姐姐”,用20元买不雅视频;它可能是“男朋友”,提出拍裸照、裸聊的邀请。当未成年人想拒绝时,对方会用手上的照片进行胁迫。在法律上,这种行为被称为“隔空猥亵”。

“隔空猥亵”并不仅仅是个案,也不只是法理上探讨的问题,而已经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种犯罪方式。来自中国网的消息显示,2018年到2022年9月,我国有1130人因为网络“隔空猥亵”未成年人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这个数据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现实中未得到举报或披露的“隔空猥亵”数量会大很多。未成年人遭受“隔空猥亵”,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甚至可能会出现致残致伤等严重后果。最高人民检察院曾在公布的指导案例中,明确了通过网络实施的非直接身体接触的猥亵行为与实际接触儿童身体的猥亵行为具有相同的社会危害性,可以认定构成猥亵儿童罪(既遂)。“隔空猥亵”入刑,可见其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性并不因为“隔空”而减小,学校和家长必须高度重视。

今天的未成年人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可以有多种方式轻松走进网络。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共同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未成年网民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的比例为86.7%,较2020年提升3.8个百分点。其中,手机仍然是未成年网民拥有比例最高的上网设备,为60.9%;其次为智能手表(33.3%)和平板电脑(27.9%)。

未成年人能轻松触网,参与网络生活,但由于认知水平低、防范意识差,容易碰上“隔空猥亵”。而且,那些图谋不轨的人在寻找“隔空猥亵”对象的时候,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相关部门难以进行事先监测和预防。相关研究显示,“隔空猥亵”未成年人的方式主要有欺骗型、利诱型、交友型这三类,但最终的手段就是在受骗未成年人放松警惕后提出裸聊、拍摄私密处照片或视频的要求。一旦受骗未成年人的相关隐私被不法分子掌控后,就会成为继续被“隔空猥亵”的把柄。

因此,让未成年人远离“隔空猥亵”,最主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增强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不让那些非法分子有机可乘。

在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方面,需要家校携手形成合力。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和主题班会课,让学生明白在上网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不轻易在网上交友,一旦遇到类似“隔空猥亵”的事情,要及时向教师和家长求助。

相关研究显示,家庭是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场所。对于家长而言,要对孩子的上网情况有一个必要的了解。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社会,让孩子与网络世界隔绝并不现实,家长要帮助孩子更稳健地行走在网络上。孩子正常的上网需求得到满足后,也可能更乐意和家长分享自己的上网生活。当孩子的上网行为在家长面前没有了秘密,孩子遭受“隔空猥亵”的可能性也会减少。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万一当自己的孩子碰到“隔空猥亵”后,家长要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要帮助而非责怪孩子。毕竟遭受“隔空猥亵”,孩子往往具有畏惧心理和羞耻感,不敢主动把这样不光彩的事告诉家长,导致不能及时止损。因此,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日常多沟通,多关注孩子的网络生活,让孩子知道若碰到这样的事,家长会成为他们的依靠,帮他们走出心理的阴霾。

让“隔空猥亵”无机可乘,一方面需要政法机关加大对“隔空猥亵”这一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家校携手合力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对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而言,事先防范更为重要。家校携手让“隔空猥亵”无缝可钻,就是让未成年人少受“隔空猥亵”困扰的务实之举。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标签:

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