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月4日凌晨,一名女性网友发文称,3日晚上在优衣库试衣间换衣时被男孩偷窥,还被家长骂了,并且被抢夺手机。从该女子发布的视频显示,女子质问是谁在骂人,这时一名身穿驼色外套,戴着口罩的女性抱着衣服、提着包走过来,称“我骂的”,之后一名身穿格子外套的女性上前抢夺手机。(1月4日 澎湃新闻)
社会之所以能够正常地运转,得益于规则的约束。男孩在公共场合掀开试衣间门帘,本质是对他人隐私的侵犯;家长在明知是自家孩子的过错时不仅没有选择道歉,反而辱骂被冒犯者是从事“特殊职业”的人,实际是丢弃了身为家长要承担的教育责任,放任男孩的低素质行为。
有网友评论说“熊孩子背后必然有熊家长”,事实也是如此。原生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孩子的三观塑造与习惯培养上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往往是在模仿与实践中描摹社会的轮廓,寻找行事的准则,家长作为孩子最常接触的“参照物”,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行为选择。
要改变“熊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需得以身作则。作为成年人,家长应当对社会规则有所敬畏,自觉提高自身修养与道德素质。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应积极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不厌其烦地对孩子做出正向引导,而非仅图自己轻松,放任孩子“野蛮生长”,最终走向失控状态。当孩子做出违背社会规则的行为时,家长要避免不分青红皂白地“护短”,以“他只是个孩子”为由进行开脱,而是正视孩子做出的不当行为,并给予相应的惩罚来减少其犯错的频率,培养其规则意识,提高孩子的基本道德素质。
面对熊孩子,社会也要有所反应。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自然需要大众一同浇灌与呵护。面对因小孩的不当行为造成的困扰时,当事人应当对小孩给予适当的言语告诫,并与其监护人积极沟通,使小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对被冒犯的人真诚地道歉。如果父母对小孩的行为予以放任,则需要联系相关工作人员对家长进行批评教育,使“熊家长”意识到自身在教育上出现的问题。
与其在问题出现后纠正“熊孩子”的行为,不如在根源上进行预防。学校要承担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不忘开展道德素质教育,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使其拥有道德感与羞耻心。社区也要积极进行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使家长与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告别“熊”这一特质。
“熊孩子”不该被放任,“熊家长”也不该以年龄作为自身失败教育的遮羞布。唯有全社会都提高自我道德意识,认识到“熊孩子”行为背后的危害与问题,“熊家长”才没有开脱的借口,孩子方能有良好的行为“参照物”,得到健康的教育引导。
来源: 红网 张敏(重庆大学)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